留個念
5月3日及5月12日客家劇團邀您上台改變他們的戲
誰說看戲的是傻子?透過「對話」,觀眾也可以當導演,看
戲的人更可以持自己的想法上台演戲,此次的客家論壇劇場
展演將提供所有的觀眾改變戲的機會與空間。
由台北市政府民政局、台北市政府文化局與財團法人台北市
客家文化基金會指導,客家劇團所舉辦的一系列客家論壇劇
場展演~請問麼介哥?請問麼介妹(先生,請問?小姐,請
問?),自3月份演出以來受到觀眾相當熱烈的迴響與好評,
這齣戲是由每位演出者的生命經驗出發所構成,因不同世代
、不同性別及不同族群的觀點所引發的問題帶領觀眾思索現
今客家議題,歡迎大家到現場看戲、對話。
客家劇團是全台灣唯一一個以客家議題、客家方言為主軸發
展成立的社區劇團,自1999年成立以來不斷持續透過民眾戲
劇及肢體表演等訓練,表達族群相關的社會議題,團員包含
來自工商、教育、藝術、服務業等各種不同的台灣族群,利
用不同的生活經驗呈現於戲劇表演中,並試圖以不同的表演
方式開啟表演者與觀眾間的互動空間。
此次演出共計二場,時間地點分別為
5/03(週四) 下午七時三十分 台灣大學校本部醉月湖畔、體育館旁
5/12(週六) 下午七時 新竹縣北埔慈天宮前廣場
以上均免費入場,詳情請電(02)27079515客家劇團,或至
客家阿婆網http://www.hakkaup.org.tw 查詢。
新聞聯絡人----林怡君02-27079515,0953755432
敬 邀
謹訂於九十年五月三日及五月十二日舉辦「客家論壇劇場展演」
第三場及第四場演出,敬請諸位前輩允撥時間,蒞臨指導!順頌
時綏
客家劇團團長林怡君暨全體團員 敬 邀
指導單位:台北市政府文化局、台北市政府民政局、
財團法人台北市客家文化基金會
主辦暨演出單位:客家劇團
協辦單位:差事劇團、財團法人跨界文教基金會、大直婦女社區劇團、
台灣大學客家社、春水文化工作室、北埔慈天宮、
北埔鄉公所、北埔分駐所、北埔國小、北埔國中、北埔農會
特別感謝 DIXON宏睿樂器
【故事簡介】
<序場>什麼是客家文化?客家文化是什麼?請大家跟伯公(客家的土地
公)一起來腦力激盪吧!
<第一場>食喜酒
移民到台北這座大城市的客家人,從什麼時候開始不再提及自己的客家
身份?一張從原鄉寄來的喜帖,讓阿松伯的原鄉情懷再次湧現,他將與
崇尚主流文化的下一代發生什麼衝突?而他們又該如何面對客家文化的
斷層呢?
<第二場>講客話?!
自1988年還我母語運動開始,客語一直是傳承及推動客家文化最重要的
內涵,沒有了客語,客家人就再也不是客家人了。但在全球化的衝擊之
下,從事客家文化的工作者又該如何面對客語的嚴重流失呢?面對族群
認同的課題時,每個人都有著不同的想法與態度。
<第三場>客家男人就是…
客家婦女在客家文化中扮演著相當重要的角色,然而女性在客家文化裡
所代表的是何種意義?男女平等的課題,在遇上客家的族群問題時,又
是否能一概而論呢?
<第四場>思美的夢
「名字並不重要,重要的是我們的命是一樣的!」一個出現在思美夢中的
女人這樣告訴著思美。這個行事詭異的女人究竟想告訴思美什麼?還是「
她」只是思美心中的一面鏡子呢?
<第五場>我腦袋中的客家文化
山歌、茶葉、客家菜,有多少民眾的生活文化被簡約成可供消費或休閒的
商品?不斷變動的社會,屬於族群的文化也不斷地變動著。我們究竟該如
何看待客家文化呢?
<第六場>論壇~捱有話要講
激烈的衝突再次呈現在觀眾面前,戲中的角色說出他們心中的想法時,觀
眾會有什麼樣的反應及建議來化解這一幅幅的衝突,在論壇劇場中強調的
便是與觀眾間的對話,此時觀眾可以發表意見來改變戲中角色所處的困境。
【演出時間】
3/24(六)下午4:30 台北市客家文化會館B1(台北市信義路三段157巷11號地下室)
3/31(六)下午4:00 大直婦女服務中心2樓(台北市中山區大直街1號2樓)
5/3(四)晚上7:30 台灣大學校本部醉月湖畔(體育館旁)
5/12(六)晚上7:00 新竹北埔慈天宮前廣場(新竹縣北埔鄉北埔村北埔村1號)
【工作小組】
製作人:林怡君
藝術總監:鍾喬
導演:李薇
服裝管理:鄭怡真
道具管理:孫婷婷
音效:林宗憲、陳孟妤
字幕:周馥儀、林怡君
劇本創意:吳奕蓉、周馥儀、林怡君、孫婷婷、陳孟妤、陳權榮、
傅通貴、黃永達、鄭怡真、羅弘泳
編劇:尹台禾
編輯小組:李薇、周馥儀、孫婷婷
【演出人員】
吳奕蓉(麟洛客家人) 飾許思美
周馥儀(台中閩南人) 飾葉欣怡
林怡君(楊梅客家人) 飾古月鳳、賣水果婦女
孫婷婷(台北閩南人) 飾陳純蕙、鄭慧文
陳孟妤(新竹閩南人) 飾李明瑜
陳權榮(苗栗客家人) 飾黃浩青
傅通貴(美濃客家人) 飾鍾鈺昌
黃永達(花蓮客家人) 飾阿松伯
鄭怡真(佳冬客家人) 飾黃筱甄
羅弘泳(龍潭客家人) 飾伯公、羅彥清
【客家劇團簡介】
民國八十八年三月份,台北市民政局開辦第一期客家文化研習課程,
其中的「客家劇場班」吸引了不同年齡層(11歲~60歲)及不同職業的
客籍及非客籍人士來參加。經過四個多月的劇場訓練,並參加台北市
第四屆客家文化節「滾動原鄉」的演出、八十八年度台北市義民祭典
活動「新義旗之歌」之大傀儡戲演出,皆深受觀眾熱烈迴響,加上演
出人員對於戲劇皆有相當大的興趣與期待,故積極組織成立「客家劇
團」,而我們也在八十八年底正式向台北市教育局登記立案。
本劇團是台灣唯一以客家議題、客家方言為主軸發展成立的社區劇團
,透過民眾戲劇及肢體表演等訓練,表達族群相關的社會議題,團員
包含來自工商、教育、藝術、服務業等各種不同的台灣族群,利用不
同的生活經驗呈現於戲劇表演中,並試圖以不同的表演方式開啟表演
者與觀眾間的互動空間。
目前我們每個星期都有固定的排練時間,如果您認同我們,歡迎您加入我們。
1999.6.13 參與第四屆台北市客家文化節演出「滾動原鄉~串連啊!
捱等介命水」大傀儡戲
1999.8.15 參與八十八年度台北市義民祭典活動演出「新義旗之歌」
大傀儡戲
2000.12.27正式向台北市政府教育局登記立案成立「客家劇團」
2000.3.25 參與台北228紀念館之「客家藝術季」壓軸演出「時代的對
話~三色村的傳說」乙劇
2000.4.1 參與台北市客家文化會館客家劇場班成果展演,演出「時代的
對話~三色村的傳說」乙劇
2000.7.17 參與「客家後生種籽工作營」與921地震重建區石岡媽媽劇團作
戲劇交流,演出「地震的記憶」乙劇
2000.11.7~12.27 辦理「認識客家」入門研習課程
Labels: 客家劇團